辛寨的章友在哪里?你们的村名历史来了!
辛寨各村名由来
01
辛寨
辛一 辛二 辛三
元末,辛姓在小魏庄、韩小庄、祖家、邢家四小村之间建村,名辛家寨。明洪武年间(1368~1398),辛姓族众从山西洪洞迁来定居,将四小村合并,村名仍沿用辛家寨。后简化为辛寨。清代在此设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颜家
元末就叫颜家庄。明洪武四年(1371),又有姓颜的从曲阜迁来,村名未变。
03
孙法
元朝,孙法来此建村,以人名为村名。孙姓无后,村名沿用至今。
04
院头
该村建于元朝。院头义谓庭院之一角,比喻村小。
05
刘王寺
元代,刘宝义建村,名刘宝义庄。明洪武年间,王姓从枣强迁来定居。清代,捻军北代,在官府和士绅操纵下,该村民团曾向捻军开战,捻军攻破该村时,刘、王两姓团丁死亡20余人。事后,在村中为死亡团丁建一庙宇,习惯称刘王寺。
06
小高、大高
明初,高姓兄弟二人从枣强迁来,各自建村,故名大、小高庄。
07
张家闸
明初,张姓由枣强迁来,因村北原有小河一条,并遗有拦河石闸一处,故取村名张家闸。
08
泥桥
据纪、樊两姓族谱记载:柳塘口村有耕地在小清河南,为便于耕种,明初,于小清河上建一小桥。桥面多土,雨后泥泞,人称泥桥。后纪、樊两姓在桥边用场,渐成村庄,以桥得村名,沿用至今。
09
干刘
据元代墓碑载:元代建村就名干刘村。明洪武二年(1369),刘姓由河北巨鹿县柴城村迁来定居,沿用原村名至今。
10
青杨林
据李姓墓碑载:元代尹姓建村,仅只一户。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从枣强迁来,见树木成林,青杨树特多,遂命村名青杨林。
11
黄家
据《黄大牌立谱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黄姓由枣强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12
朱家
朱家东村 朱家西村
据《朱氏家谱》载:明洪武七年(1374),朱姓始迁祖朱成由枣强城西十五里火烧刘家庄迁此立村。朱成有二子,长子朱世大迁居单县,次子朱世荣居此,因只朱姓一族,故名朱家村。
13
纱罗
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以织纱罗出名,故名。
14
董辛庄
元代建村,名十九土庄。明洪武二年,董姓由枣强迁来,定居于村南0.5公里的南宏道。后因常受土匪骚扰,迁来现址,定村名董家新庄。后沿革为董辛庄、辛庄。
15
王胡
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村南有一湖(现无),取村名汪湖。后去水旁,简化为王胡。
16
史家
明洪武二年(1369),史姓从河北枣强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17
曹胡
东曹胡 西曹胡
明初,周、曹、胡三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定村名周家曹胡。后周姓他徙,沿革为曹胡村。
18
薛渡口
北口 西口
该村始建年月不详。宋代,薛氏兄弟三人在小清河支流摆渡,分别在河的南岸、西岸、北岸建村。以方位命名。
19
张家
明洪武二年(1369),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20
逯家
元末,逯氏兄弟迁此,建逯家村和西逯家村。逯姓无后,但村名沿用至今。
21
巷道
明洪武二年(1369),王姓由章丘城王家巷迁来,建村于吉家村、逯家村之间,取名巷道村。
22
吉家
明洪武二年(1369),吉姓从枣强迁来定居西逯家村。因逯姓迁走,遂改村名为吉家村。
23
胡家
明洪武二年(1369),胡姓兄弟三人由枣强迁来,其中老大胡大成建村于此,以姓氏命名。
24
魏家
明洪武二年(1369),魏文义由枣强迁来建村。后人烟日繁,形成三个小庄,故名三魏家庄。合作化后,三小庄合并为一个大队,即现在的魏家村。
25
张邢
元代,邢姓分建二村(东邢庄、西邢庄)。明初,张德山兄弟三人,由枣强迁东邢庄定居,改村名为张邢村。
26
赵邢
元代,邢姓建二村(东邢庄、西邢庄)。明初,赵姓由枣强迁居西邢庄。新中国成立后,改名赵邢村。
27
仪张
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由枣强迁居漯河崖村东大道旁,村名西道高(又名扁担庄)。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为讲义气,求团结,改名义张村。后沿变为仪张村。
28
南太平
沿革、含义名称由来见西姚庄条。明洪武年间,高姓从枣强迁来建村,名高家庄。后在村内修一太平庙,沿革为太平庄。因该乡有两个太平庄,该村在南,故名。
29
鲍家
元代,鲍姓在此建村,以姓氏命名。鲍姓无后,村名沿用至今。另说,该村又名万丈口,为漯河著名险工段,旧志载:漯河曾多此在此决口。
30
冯家坊
据《冯氏祖谱》载:宋代,张姓建村,名沟张村。明洪武四年(1371),冯子喜由章丘城南石牌坊迁来定居,改村名冯家坊子。公社化时,称为冯家坊村。
31
兴刘
元末,村名刘家。明初,村东修了一座幸福庙,遂改村名为兴刘村。
32
小李家
元末建村,原住户为菅姓。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一家从枣强迁来定居,以姓氏命名。
33
田家
元代,田姓建村,以姓氏命名。田姓无居,村名沿用至今。
34
柳塘口
该村始建于唐代,原名九江口。村中尚有唐槐一株。后村北水塘周围长满了柳树,改村名为柳塘口。清代曾在此设镇。
35
辛中
辛东 辛西
辛寨乡政府驻地。1989年,县政府批准命名。
36
常家
明初,常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37
漯河崖
明洪武二年(1369),韩、侯二姓从枣强迁来漯河畔立村,故名漯河崖。
38
高明寨
元代,石姓建村,名石家。抗日战争中,因与附近的史家村同音,遭日寇破坏。事后,群众想改个文明的村名,因邻近辛寨,遂名高明寨。
39
西太平
据《关帝庙碑》载:元代薛、胡二姓建村,名薛胡庄。明洪武二年(1369),张姓迁此。薛、胡二姓无后,村名谐音叫成绝户庄。民国初年(1912),因村名不吉,由张茂忠、张万通联名倡议,改为太平庄。因该乡有两个太平庄,该村在西,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