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埠各村名由来盘点,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
宁家埠街道各村名由来
01
宁家埠
宁一、宁二、宁三
金代,即有张姓在此居住。当时此处尚是湖埠岸,可停靠船舶,取村名张家埠。明代,宁姓从枣强迁来,后发展成大族,遂改村名为宁家埠。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西埠
元代建村。明初,齐姓由枣强迁来定居,因玉兰花较多,取名玉兰村。清初,因毗邻宁家埠,又比宁家埠小,村名约定俗成地叫小埠(宁家埠叫大埠)。后因大小之称,易引起误解,此村在宁家埠之西,改名为西埠村。
03
王推官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郑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名郑家庄。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王姓又迁此落户。后王姓出了一个推官,遂改村名为王推官庄。
04
大桑
沿革含义详见小桑村条。
05
小桑
明代建村于桑园旁,相对于大桑村为小,故名小桑村。
06
徐家
明初,徐姓三户由枣强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07
荐家
明初,张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因所做弓箭好,人称箭张村,后沿革为荐家村。为耕种方便,张姓在村东又建一小庄,名小荐家村,原村遂称为大荐家村。近几年,村民建房骤增,大、小荐家村连成一片,统称为荐家村。
08
刘家道
明初,刘姓由枣强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09
袁辛
明初,袁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取名袁辛庄。
10
明家
明初,苗、高二姓由枣强迁来,苗姓在东建苗家庄;高姓在西建高家庄。明宣德年间 (1426~1435年),高家庄被洪水冲没,只剩下苗家庄。后村中出了个眼科大夫,遂改村名明家村。
11
马彭
马东、马西、马南、马北
元代,王姓建村,名小王庄。明建文年间 (1399~1401年),张可宜由枣强迁居宁家埠镇之西埠村,永乐朝中进士,累官到知 府。该村是他为官时的马厩。后村名口语马棚,棚彭同音,后尚变为马彭。
12
大桑树
明初建村。因村中有一株三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桑树,遂以树名为村名。
13
向高
金代,村址在与白云湖一水可通的莲花湖内的一块小高地上。明代王姓从枣强迁此定居,村名兴王庄。后因莲花湖干涸,村因湖涸而显得更高。逐渐演变成向高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14
支宋
明初立村,名刘八公庄。后因支姓一妇女曾是乾隆皇帝的乳母,其子支相圣恃势改村名为支家码头。后宋姓迁来,另建一村,名宋家码头。新中国成立后因两村已联成一片,合为一村,定名支宋村。
15
刘家道
明初,刘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因临近渡口,取名刘家道口村。后沿革为刘家道村。
18
郭家码头
明初,郭志亮兄弟由河北迁来,卜居于小清河支流,取村名郭家码头村。
19
时家码头
明初,时姓由枣强迁来,卜居河畔,故名时家码头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
阎码
明初,阎姓由枣强迁来,滨河建村,取村名阎家码头。后沿革为阎码村。
21
宋码
明嘉靖五年(1526年)《宋氏族谱》载: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宋姓由枣强迁此立村,名宋家老坡。后改为宋家庄。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村址位于河畔,改村名为宋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