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办事不再难!章丘这招太暖了
相公庄街道王庄村的李笃真和任清云结伴来到村委会咨询高龄津贴政策。李大娘问:“听说满80岁能领津贴?我这刚过了生日,能不能申请?”任大娘接着问:“要准备啥材料啊?我眼神不好,填表有困难,子女不在身边,手续太复杂怎么办?”老人们的问题,道出对复杂流程的担心。
“两位别急,现在办事不麻烦!”村支书一边招呼老人坐下,一边在电脑前熟练操作。系统页面清晰显示:李笃真刚满80岁符合条件;任清云的信息被自动记录,届时提前提醒。“您瞧,街道早把大家的信息归整好了,以前跑断腿,现在数据主动找人,符合条件的都能及时享受政策。”李大娘高兴地说:“现在政府服务真周到,不用麻烦子女,也不用我们操心。”
这个暖心场景,正是相公庄街道数字化助老服务的生动写照。街道通过数据要素融合赋能平台,将民政、卫健、社保等12个部门的分散数据“串珠成链”,形成动态更新的基层数据“资源池”,为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以村居为单位实现“一图通览”,人房信息精准关联,绘制清晰的人口数字画像。有了这份“家底账”,街道对重点老人群体进行“点单式”服务派送,网格员们带着“服务清单”走街串巷,从日常问候到紧急帮扶,数字化手段让服务更具靶向性,让每一次上门都能送到老人心坎上。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过去,办理一项业务往往需要厚厚一沓纸质表单,各村光是领取、打印、保管这些表格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随着数据平台的建成与应用,这些纸质报表大量减少,基层的办公成本也随之下降。曾经耗费在“纸面上”的行政资源,如今转化为精准送达老人手中的服务力量。
当任大娘要办津贴手续时,“一表通”数字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配置填报数据项及条件查询,系统自动调用平台数据完成申请表填报,使用电子证照和电子签章,实现“表格免填、证明免交、盖章免跑、材料免打”,让老年人办事不再因流程繁琐而犯难。“以前光准备材料就得跑好几天,现在坐着喝杯茶的功夫就办好了。”老人由衷赞叹。针对特殊困难老人,街道提供“五心”帮代办服务:细心指导、耐心解答、贴心上门、暖心陪伴、真心解难。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总会多问一句需求,多看一眼起居,多记一笔困难。这种“服务+关爱”的模式,既解决了老人的“急难愁盼”,又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如今在相公庄街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数字技术没让老人觉得“跟不上趟”,反而成了贴心的“小帮手”——政策自动找上门,服务送到家门口,办事不用来回跑。这背后,是街道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的深刻转变,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治理升级。这不仅是科技的温度,更是基层治理的暖心。当银发族遇上数字化,绽放的是幸福的笑容,见证的是服务型政府的为民初心,谱写的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暖心篇章。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