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30个月!章丘G309经十东路有新动作,开工时间已确定!
章丘G309经十东路(清照大街-彩龙路)
10月开工改建
一起来看看
【原文如下】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受理《G309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于2025年9月19日受理了《G309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19日—2025年9月25日(5个工作日)。报告表受理公示内容将于公示期后撤销,如有需要,请自行保存。
电话(传真):0531-68967417
电子信箱:jnhbjhpc@jn.shandong.cn
通讯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站前路9号
邮编:250000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附件(略有删减)
G309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1、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符合性分析
根据《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要点概述
(1)城市性质
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城镇格局
提升主城综合能级:主城包括中心城区及长清、章丘和济阳3个组团,是济南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职能、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的核心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
长清、章丘、济阳组团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前沿地区,也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性节点,与中心城区共同承担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重点增加就业岗位,引导人口集聚,着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完善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清组团是西南轴的战略支点之一,支持其建设成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山水魅力城区。章丘组团是东南轴的战略支点之一,支持其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策源地、智能制造高地、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济阳组团是北轴的战略支点之一,支持其建设成为黄河生态示范高地、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高地。
(3)人口布局
引导中心城区内人口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新动能发展空间集聚。提升长清组团、章丘组团、济阳组团、莱芜组团和钢城组团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人口吸引力,适当提高人口密度。提升县城人口集聚度,稳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
二、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选线基本一致,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本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域公路系统规划位置关系见附图3。
2、与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性
根据《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总体目标:到2035年,全面形成“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技术先进、安全绿色的铁路网、公路网、油气管线网,形成现代化沿海港口群和民航机场群,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基本成网,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为交通强省战略提供基础支撑。至本世纪中叶,全面构建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济南市近年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其中,其中,8号线是《济南市轨道交通2035年线网》的组成部分,路线起自邢村站,终于山东大学站,是联系济南主城区与章丘城区的轨道线路,是章丘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最主要的运输通道,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根据济南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8号线的线路沿G309(经十东路)走行(其中,约60%为路中高架敷设),8号线一期工程高架段沿G309布设,其中清照大街至清河大街、山东健康智城科创园至彩龙路沿G309路中,清河大街至山东健康智城科创园沿G309路南高架布设。轨道8号线高架路段占用既有G309主体工程部分,难以保证既有G309自身运输系统的完整。为使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协同发展,有效衔接,同时提高G309作为干线公路的道路运输功能,改善区域内部出行环境,根据要求,8号线一期工程与沿线经十东路(G309)改建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完工,从而打造济南“东拓”路上的一条综合运输廊带。
本项目是《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中提到的G309线路的一部分。建成后可形成区域公路运输通道,将进一步完善济南公路网布局,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更好地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支撑。
因此,本项目符合《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
3、与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符合性
2021年7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字〔2021〕127号)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构建“铁公水”综合交通大网络,服务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建设,提高城际、城市通达时效。“十四五”期间要完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普通国省道实施普通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新改建工程约2500公里,推进畅通省界路、提升低等路、试点快速路、建设旅游路、改造瓶颈路建设。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97%。
本项目是连接济南市主城区和章丘区的主要通道,是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升了G309作为公路运输载体的通行能力,提高G309作为干线公路的道路运输功能,同时也能显著改善区域内部的出行环境,为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设内容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市章丘区、高新区境内,路线呈东西走向,地理位置为东经 117°30′7.128″–117°16′48.000″,北纬 36°40′14.592″–36°39′36.396″。
本项目全线均为老路加宽改建。项目位于济南市章丘区与高新区,路线东起清照大街交叉口,向西沿既有 G309 青兰线加宽改建,下穿 S241(绣源西街)、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上跨旅游路,与沿线多条道路交叉,终点止于彩龙路交叉口,路线长 20.293 公里。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线路走向见附图 2。
项目组成及规模
一、现有工程概况
1、现有公路扩建的必要性
G309 是山东省中部重要的交通干线,在山东境内主要经过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等市,是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四横五纵”综合通道布局中济青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山东经济最发达的济南-青岛走廊带,是我省最繁忙的运输干线之一,承担着长距离的交通运输任务,因此 G309 的定位应为国家干线公路。但从 G309 在区域路网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及交通现状的调查可知,本项目路段全部位于济南市规划区范围内,主要经过济南市高新区、章丘区,因此G309 在该路段同时还承担大量济南市主城区以及主城区与章丘区之间的内部交通、区间交通,交通量大。根据交调资料,2020 年圣井观测站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已达 50014pcu/d。城市内部的出行需求与出行方式使得路侧街道化程度高、路侧非机动车等干扰严重,严重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内部出行的需求也压缩了过境交通可利用的道路空间,不能发挥与其公路等级相匹配的干线通道运输功能。
2、现有道路技术标准
现状 G309 济南至章丘段为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原设计速度为 100km/h,现状限速 80km/h。章丘城区至济南高新界段(K374+955-K386+879)为双向八车道+两侧辅道,主路宽 32.5 米,侧分带 3.5 米,辅道宽 12 米,路基宽度63.5 米,限速 80km/h;济南高新区界至彩龙路段(K386+879-K395+248)为双向八车道,路面宽度 32.5 米,限速 80km/h,路侧设有 2m 人行道。
3、现有公路路基、路面状况
(1)路基
①道路断面
章丘段一般路段原路横向布置为:12 米辅道+3.5 米侧分带+0.5 米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2×3.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1.5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2×3.5 米行车道+2×3.75 米行车道+35 米侧分带+12 米辅道=63.5 米。
高新区段一般路段原路横向布置为:2 米人行道+0.5 米路缘带+2×3.75 米行车道+2×3.5 米行车道+0.5 米路缘带+1.5 米中央分隔带+0.5 米路缘带+2×3.5米行车道+2×3.75 米行车道+2 米人行道=36.5 米。
②防护
现状道路 2003 年对原二级路改建为一级路时,路基高度大于 4 米路段设置拱形护坡,其余路段为植草防护。后期改扩建过程中对两侧地形进行整理,取消边坡防护,设置绿化带。
③排水
2003 年对原二级路改建为一级路时,穿村路段采用加盖盖板的石砌边沟集中排水,石砌边沟与土沟之间采用石砌边沟进行顺接,顺接长度为 5 米;非穿村路段采用边沟集中排水和边坡外排水两种方式。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后续在配套建设两侧绿化带过程中占压两侧边沟,全线排水形式改为暗排。
(2)路面
路面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7)及 2001 年公路交通量调查资料,路面按一级路标准设计。
项目起点至章丘高新界段原施工路面结构组成为: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沥青封层+16cm 水泥稳定碎石+2×15cm 二灰碎石。章丘高新界至项目终点段原施工路面结构组成为:4cmAK-13 改性沥青混凝土+5cmAC-16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5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封层+16cm 水泥稳定碎石+2×15cm 石灰水泥粉煤灰碎石。
根据路面检测结果,后期改建、养护过程中对原路面进行了罩面处理,面层厚度为 19-22cm。
通过对本路段的调查,发现目前路面表观情况一般,路面破损、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等情况均较好。
根据路面病害取芯结果,重度裂缝处芯样大部分芯样发展至基层,基层出现裂缝或破碎现象。个别芯样存在面层开裂或破碎,基层完好的情况。轻度裂缝处芯样大部分芯样裂缝未发展至基层。裂缝修补处大部分芯样病害已发展至基层,个别芯样面层有裂缝,基层完好的情况。
(3)桥梁、涵洞
主线现有大中桥共 7 座,共长 559.68 米,上部结构采用 16 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和 U 台,基础采用桩基础和扩大基础。小桥共 3 座,共长 40.77 米,上部结构采用 16 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6米钢筋混凝土实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涵洞共14 道,结构型式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4)交叉工程
本项目工程范围内的现状交叉包括互通立交和平面交叉。其中互通立交包含 3 处,分别是圣井互通立交、圣井西互通立交和孙村互通立交;平面交叉包含 12 处。
①圣井互通立交
圣井互通立交现状为全苜蓿叶互通。
互通范围内主线平面为直线;最大纵坡 0.76%,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100000m,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为 35124m,互通区范围内主线平纵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此次改扩建不需做平纵调整。被交路为 S241(绣源西街),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此次互通改建范围不涉及被交路侧匝道。
匝道均为单向单车道匝道,断面宽度 9 米。现状出入口形式均为单车道出入口,变速车道均为直接式,加减速车道长度、渐变段长度、流入流出角度等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
②圣井西互通立交
圣井西互通立交现状为 A+B 型双喇叭互通,其中 G309 青兰线侧为 B 型喇叭。互通范围内主线平面为直线;最大纵坡 2.52%,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R-20000,互通范围内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此次改扩建不需做平纵调整。被交路为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设计速度 120 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根据权属单位要求,拟按照双向十车道预留加宽条件。此次互通改建范围不涉及被交路侧匝道。
匝道设计速度 40km/h,匝道断面宽度均为 10.5 米,根据流线长度区分为单向单车道匝道和单向双车道匝道。
原设计的出入口形式均为单车道出入口,其中章丘至收费站方向直接式变速车道,历城区至收费站方向为平行式变速车道,加速车道均为平行式。
收费站至章丘方向匝道距离 G309 青兰线-鸡山路平交口距离过近,平面交叉前不具备合流条件,平面交叉后加速车道长度不足,同时加速车道内设置单悬臂标志两处,存在安全隐患;收费站至历城区方向流入匝道受中石化加油站无法拆迁的影响,没有设置加速车道。
③孙村互通立交
孙村互通立交现状为全苜蓿叶互通。
互通区内主线平纵指标较高,最小圆曲线半径为 4155.55 米;互通区最大纵坡 2.07%,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 R-75900 米,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 34800米,互通内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此次改扩建不需做平纵调整。被交路为旅游路,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 60 千米/小时,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人行道,宽 3 米。流出端部由主线三车道变为主线两车道+匝道一车道,基本车道增减不规范,两环形匝道间为主线两车道+辅助车道一车道形式,合流端部为主路两车道+辅助车道一车道流为主线三车道,互通区内存在技术标准变化过于频繁的问题。究其原因为孙村立交桥下净宽不足,限制了旅游路双向六车道贯通的条件。
匝道设计速度 40km/h,匝道路面宽度为 10 米,横断面组成为 2.5 米右侧硬路肩+7 米行车道+0.5 米左侧硬路肩,划分为单向单车道匝道。
G309 青兰线侧的出入口形式均为单车道出入口,其中东向流出为直接式减速车道,西向流出为平行式减速车道;除环形匝道间设置辅助车道外,两东西向右转流入匝道均未设置加速车道。旅游路侧的出入口均为基本车道增减形成变速车道流入、流出。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沿线互通式立交设置较为合理,现有互通形式、指标可满足交通需求,本次改建不需要对互通形式及主线平纵进行调整,仅需对受 G309 青兰线改建影响的主线侧匝道重新接线。
二、本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G309 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建设性质:改建
项目起点和终点:项目起点位于清照大街交叉口处,顺接既有 G309;项目终点位于 G309 与彩龙路交叉口以东,顺接同步实施的经十东路邢村立交至彩龙路段。
项目走向:项目起自 G309 青兰线与清照大街交叉口处,向西沿既有 G309青兰线加宽改建,经济南市章丘区、高新区,沿线与清源大街、S241、潘王路、黄旗山二号路、黄旗山一号路、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春明路、大正路、春博路、春晖路等多条道路交叉,止于 G309 青兰线与彩龙路交叉口以东,顺接同步实施的经十东路邢村立交至彩龙路段,路线长 20.293 公里。
主要控制点:项目线位综合考虑轨道 8 号线与老路路线布设,主要控制点有河流、大桥、互通立交、沿线相交道路等。
河流包括绣源河、巨野河、杨家河等;互通立交包括圣井立交、圣井西立交、孙村立交等;相交道路包括清照大街、清照大街、绣源东街、潘王路、黄旗山二号路、春水路、春园路(规划路)、大正路与彩龙路等。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路线全长 20.293 公里,均为沿既有道路改建。路基土石方 495 千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912 千平方米;主线设大桥 272 米/2座(均为拼宽利用),中桥 535 米/7 座(拼宽利用 2 座、拆除新建 5 座),小桥 18 米/1 座(更换上部结构),涵洞 18 道;改建利用互通立交 3 处,设置平面交叉 12 处;永久占地 165.3999 公顷。
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本项目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用任务和功能要求,将其定位为次要干线公路。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地形条件,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规定,在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全线推荐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 39.5 米,分离式路基宽度 20.50 米;设计速度 80 公里/小时,路基及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为 1/100;新建及拼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直接利用桥涵维持原有汽车-超 20 级、挂车-120,拼接加宽的原桥涵其极限承载力满足公路-Ⅰ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 0.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相关规定执行。
本项目组成基本情况见表 2-4。
(四)主要工程方案
1、路基工程
(1)一般路基设计
1)整体式路基路段
局部路段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 39.5 米,行车道宽 2×4×3.75 米,左侧路缘带 0.5 米,右侧硬路肩 3 米,土路肩 2×0.75 米。
2)分离式路基路段
大部分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半幅路基宽度 20.5 米,半幅行车道宽 4×3.75米,左侧硬路肩 1 米,右侧硬路肩 3 米,土路肩 2×0.75 米。
3)路拱坡度、超高加宽
一般路段,路缘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为 2%,土路肩为 4%;曲线半径小于 2500m 时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路段,超高侧路缘带和硬路肩同行车道一起超高,土路肩保持向外 4%不变,另一侧与一般路段相同。
全线平曲线半径均大于 250m,全线曲线段路基均不需设置加宽。
4)路基边坡
填方路堤边坡:填土高度均小于 8m 时,填方边坡均采用 1:1.5,无高填方路段。
挖方路堑边坡:全线多浅挖路段,一般挖方路段边坡坡率为 1:1,无深挖方路段。
5)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前须先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生活垃圾等非适用性材料;清表后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一般土质路段原地面压实度(重型)不小于 90%。
直接用作路基填筑的填料,其液限应不大于 50,塑性指数不大于 26。路基填土应分层碾压,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 30 厘米。本项目为老路拼宽,老路路基已沉降稳定,拼宽部分压实度适当提高。
(2)路基工程
1)路基加宽
由于新老路基填土在填料强度、填料压实度、地基强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新老路结合部位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纵向开裂。为了保证加宽路基与旧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较好的整体,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提出采用以下措施:
①在填筑新路堤前应将原有边坡、杂草、树根、垃圾等全部清除,清表厚度不小于 30cm,原边沟排水清淤处理后,用粗粒土回填至原地表。
②在清表后的边坡上开挖台阶,同时自下而上,开挖一级及时填筑一级;
③在新旧路床顶部接缝处加铺钢塑土工格栅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当路基填土高度大于 4 米原地面加铺 1 层钢塑土工格栅;新老路基结合处的路基填料应采用风化料、砂砾、山皮土等稳定性好、易于压实的材料填筑。
④优先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填料,确保填料强度、压实度要求的实现。
⑤新路基边缘加宽填筑 0.5m,以利于路基边缘的压实。同时为了减少新旧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对填筑加宽部分路基采用冲击碾压等措施进行增强补压处理,压实度要求较新建路基提高 1%。
2)路床处理
本项目路床 0~40cm 范围采用 4%水泥土处理,40~80cm 范围内采用 3%水泥土处理。
3)路基排水
本项目一般填方路段边坡采用梯形边沟,挖方路段采用浅碟形边沟排水,与桥、涵、天然沟渠形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4)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本工程选用防护类型是针对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确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保持协调。
项目多为低填浅挖,填挖高度较小,本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单一,经核实,沿线填挖高度均小于 4 米,路基边坡全线采用植草防护。
2、路面工程
(1)路面结构
本项目路面结构见表 2-10。
(2)路面排水
全线路面排水设施均与桥涵、沟渠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排除路面雨水,同时不影响沿线的农田排灌,路面水不污染农田。桥面雨水需流入纵向集水管,排至河流以外。
1)路面表面排水
全线采用集中排水,行车道内水通过暗管排入沿线水系。
2)桥面铺装边缘排水
在桥梁混凝土护栏和沥青路面之间设置碎石盲沟,碎石盲沟设置在桥面混凝土与桥面铺装上面层之间,桥面铺装层间水横向渗入碎石盲沟中,然后再通过盲沟纵向排到桥梁泄水孔,通过泄水管流至地面排水系统。
3、桥梁、涵洞工程
(1)工程规模
本项目沿老路扩建路段长 20.293 公里,根据实地勘察与调查,结合沿线的河流、渠道分布、地方水务部门建议等情况,主线设大桥 272 米/2 座,中桥 535 米/7 座,小桥 18 米/1 座,涵洞 18 道。
(2)设计方案
1)主线两侧拼宽大中桥 436m/4 座
①鹅庄东桥:对在该桥布置轨道桥墩的范围,拆除上部空心板,并于两侧增设防撞护栏;中分带设置轨道桥墩后,为满足道路通行功能,G309 青兰线需向两侧加宽。鹅庄东桥拟采用两侧拼宽,结构型式与现状桥梁一致,上部结构采用 3-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②鹅庄大桥:对鹅庄大桥两侧拼宽,满足双向八车道并增设集散车道(兼辅道)。拼宽桥梁结构型式与现状桥梁一致,上部结构采用 7-20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③小港沟中桥:拟采用两侧拼宽,结构型式与现状桥梁一致,上部结构采用 6-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台、U 台,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桩基础、扩大基础。
④小龙堂大桥:拟采用两侧拼宽,结构型式与现状桥梁一致,上部结构采用 7-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 U 台,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扩大基础。
2)主线拆除新建大中小桥 371m/5 座
①黄土崖东桥:拟采用 16+30+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②黄土崖中桥:拟采用 30+30+16m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③起凤桥:拟对该桥拆除新建,河道中桥墩与轨道桥墩对齐,桥长不小于现状。拟采用 4×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④圣井中桥:拟采用 16+30+30+16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⑤小港沟桥:拟对该桥拆除新建,河道中桥墩与轨道桥墩对齐,桥长不小于现状。拟采用 3×11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
4、交叉工程
根据本项目的路线总体布局、交通量及沿线自然条件,考虑被交路等级,全线共设置互通立交 3 处,平面交叉 12 处。
(1)互通立交
1)圣井互通立交
圣井互通立交对原有 S241 跨 G309 桥梁进行拆除重建,对匝道与集散车道相连接部分进行改造,满足规范要求的流入(出),并将集散车道(兼辅道)向东延伸,对鹅庄大桥拼宽,满足双向八车道并增设集散车道(兼辅道)。跨过绣源河之后,集散车道与主路相接。
2)圣井西互通立交
现状为 A+B 型双喇叭互通,于 2020 年11月26日建成通车,现互通形式可满足远期预测交通量需求,本次改扩建不改变互通形式。
主线采用两侧拼宽的扩建方式,占压的辅道按照改路计入,主匝道下穿主线处净空约 7.5 米,不限制加宽方式。
对主线侧各匝道进行重新接线,仍采用单车道出入口。受主线加宽影响,中石化加油站拆迁不可避免,因此西向流入匝道完善加速车道;东向流入匝道在过鸡山路路口后,参照平面交叉右转加速车道标准完善加速车道。所有匝道按照 40km/h 设计速度规划匝道宽度与利用段一致采用 10.5 米匝道宽度,为与已实施部分一致,划分为 1m 左侧硬路肩+3.5m 行车道+4.5m 右侧硬路肩形式。其他附属设置不再变动。
3)孙村互通立交
现状为全苜蓿叶,现互通形式可满足远期预测交通量需求,本次改扩建不改变互通形式。因本项目功能定位为次要干线公路,两环形匝道间设置集散车道。
主线采用两侧拼宽的扩建方式,被交路下穿主线处净空约 6.3 米,不限制加宽方式。
对主线侧各匝道进行重新接线,仍采用单车道出入口。匝道按照 40km/h设计速度,匝道宽度采用 10.5 米匝道宽度,预留双车道匝道条件。其他附属设置不再变动。
(2)平面交叉
本项目共设平面交叉 12 处,其中与城市主干路交叉 6 处,与城市次干路交叉 4 处,与城市支路 2 处,本次设置平交口情况如下表:
沿线两种类型交叉口如下:
①与城市主干路交叉(以 K381+908 潘王路平面交叉为例)
该交叉口为十字型交叉,交叉角度为 84 度,被交路潘王路为城市主干路,起于园西路,向南下穿青银高速,经过 S102、枣园大街、世纪大道、G309 青兰线止于青云大道,现状断面为:3.5m 人行道+14m 行车道+2m 中分带+14m行车道+3.5m 人行道=37 米(G309 青兰线以北),3.0m 人行道+24m 行车道+3.0m 人行道=30 米(G309 青兰线以南),现状交叉口为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现状良好,潘王路交叉口进行展宽渠化处理。主线进口道展宽两条车道,出口道展宽一条车道;潘王路进口道展宽一条车道,交通管理方式采用信号灯控制。
②与城市次干路交叉(以 K383+532 黄旗山二号路平面交叉为例)
该交叉口为 T 字型交叉,交叉角度为 86 度,被交路黄旗山二号路为城市次干路,起于 G309 青兰线,向南下穿济潍高速、与青云大道平交后,止于黄旗山一号路,现状断面为:2m 人行道+16m 行车道+2m 人行道=20m,现状管理方式为信号控制,路况良好,黄旗山二号路交叉口进行展宽渠化处理。主线进口道展宽两条车道,出口道展宽一条车道;黄旗山二号路进口道展宽一条车道,交通管理方式采用信号灯控制。
(五)工程占地及拆迁
1、工程占地
(1)永久占地
2024 年 4 月 1 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了《G309 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370101202300159 号,附件 4),项目总用地规模应控制在 165.3999 公顷,原国有建设用地 23.1980 公顷,新申请用地 142.2019 公顷,其中农用地 57.6776公顷(耕地 0.2817 公顷),建设用地 83.6284 公顷,未利用地 0.8959 公顷。
(2)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 8.27 公顷,其中施工道路占地 1.82 公顷,施工生产区占地面积 4.63 公顷,临时堆土占地 1.82 公顷。
2、工程拆迁
本项目拆迁全部为工程拆迁,不涉及环保搬迁。主体工程设计拆迁安置补助费中计列投资,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工作具体由该项目沿线地方政府进行统一安排。
3、土石方数量
经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后,工程共计挖方总量 36.411 万 m3,填方总量 23.139万 m3,本桩利用 11.115 万 m3,远运利用 12.024 万 m3,弃方 7.906 万 m3,无借方。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本项目路线全长 20.293 公里,均为沿既有道路改建。路基土石方 495 千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912 千平方米;主线设大桥 272 米/2 座(均为拼宽利用),中桥 535 米/7 座(拼宽利用 2 座、拆除新建 5 座),小桥 18 米/1 座(更换上部结构),涵洞 18 道;改建利用互通立交 3 处,设置平面交叉 12处;永久占地 165.3999 公顷,未占用基本农田。
施工方案 工期安排
本项目技术要求高,分块多,材料需求量大,建设衔接紧密,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较短,资金和原材料的使用比较集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必须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本项目工期安排如下:2025 年 10 月前完成前期及施工准备工作;2025 年 10 月正式开工,2028 年 4 月建成,工期 30 个月。
现有工程概况
G309 青兰线清照大街至彩龙路段,起自章丘清照大街交叉口,止于高新区彩龙路交叉口,全长 20.293 公里。现状道路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100km/h,管理速度 80km/h,章丘区段道路宽度 63.5 米,高新区段道路宽度 36.5 米。
【小编有话说】
章丘交通添利好!
大家一起期待下吧~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海佑泉城、爱我章丘”。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