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台风过境,洪水淹没过后,防疫进入关键期!这些卫生细节你要知道
灾害期间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经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感染性腹泻等多种疾病。
患上肠道传染病后,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大多可随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未经处理,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的机械性沾染污染食物和水,健康人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可能会发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 做好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科学处理粪便、垃圾和污水,消灭苍蝇、蟑螂和老鼠。
- 注意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水源,做好饮用水的消毒。
-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品,不生吃或半生吃小海产品;剩饭剩菜要煮透后再吃。
-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 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 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
-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
- 不要随地大小便;
- 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
- 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
- 在野外工作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 不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
- 不吃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
- 不吃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 不吃剩饭剩菜、生冷食物;
- 不吃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
- 不吃来源不明的蘑菇。
以环境清理为主,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跟到哪里。应时应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
切勿对仍受淹的地区开展消毒工作。夸张点说是相当于将一颗糖丢进大海,起不到效果。水退以后再行消毒。
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如医院污水外溢、养殖场、粪便池、尸体等)在灾区开展预防性消毒。一般不必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工具、帐篷等进行广泛的、反复的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应选择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现场消毒以喷雾、喷洒等设备为主。
首选物理法消毒[如高温蒸煮],用化学消毒时应选择中高效消毒剂[后面有消毒剂推荐],注意使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灾区及时清除和处理垃圾、粪便,做好人畜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住房、公共场所和安置点及时采取预防性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卫生措施。
在环境清理的前提下,对重点区域开展喷洒消毒,首选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泡腾消毒片;
首选漂白粉或漂精片(最好是泡腾型);
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时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份以有效氯表示。有效氯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的氯量)。
含氯消毒剂具有金属腐蚀性,织物漂白性;消毒前最好先把消毒对象冲洗干净;有效氯挥发快,稀释后的消毒液应尽快使用;偏酸条件下杀菌效果更好;使用时注意产品有效期。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病原体类别,明确消毒范围,选择合适的消毒器械,使用科学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①化学消毒剂是疫源地消毒中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因子;
②加热消毒也常用于餐饮具和一些小件物品的处理;
③焚烧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
无污水外溢,积水时间在三天以内,在做好室内卫生清理的前提下:
用流动清水冲洗地表、墙面及清水擦洗橱柜、家具等表面;
受淹衣物、小件物品等清水洗净后晒干;
室外用流动清水冲洗,不必开展消毒工作。
无集中式供水,积水处可见明显漂浮污物或水淹时间超过三天以上,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对象的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