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别问章丘人团圆宴吃啥,这口“招牌味”先安排上!

团圆饭你们家吃什么?

一起来看看章丘桌上的美食吧!

【原文如下】

【编者按】

      时代奔涌,山河脉动。在宏大的时光叙事里,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正与家国脉搏同频共振。这个国庆,我们将镜头——

      一抔土,见证文明不熄的根脉;一条路,加速一座城与未来的对话;一炉火,承载产业突围的雄心;一粒米,夯实“中国碗”的根基;一张合影,定格创业者心安的故乡;一味烟火,熨帖千家万户的团圆;一份成绩单,写就硬核发展的韧性;一封信,寄予奋斗者明天的期许。

      八篇特写,八个切片,是八次对章丘肌理的深入触摸。

      我们以时光的显微镜,看见平凡日常里的非凡坚守,听见细微处奔涌的时代涛声。这不仅是章丘的故事,也是千万中国县(区)域奋进的缩影;不仅是国庆时点的切片,更是一曲由百万章丘人民共同撰写的、铿锵有力的时代和声。

      从10月1日至8日,让我们一同走进章丘——见人,见事,见精神;见微,见著,见时代。

      谨以此系列,致敬每一个在奋斗中熠熠生辉的平凡你我,致敬这片土地上永不落幕的精彩。

  ——微观里的宏观:章丘的八个国庆切片

一种味,团圆宴上的 “章丘符号”



中秋月圆,柔光洒满济南章丘区明水街道一所普通小院。64岁的老赵擦拭着那张用了三十年的老榆木餐桌,步履间透着按捺不住的欢快。再过一会儿,在济南工作的儿子、嫁到淄博的女儿都将携家带口归来。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里,中秋团圆宴必需的四道美食黄家烤肉、柴家丸子、周拉扒鸡、鲍芹水饺。他说:“这是刻在章丘人骨子里的味道,一口下去,就知道回家了。”




01 黄家烤肉:焦香唤醒归途

百年传承一炉香,琥珀薄片映月光。

游子归乡寻旧味,匠心五代守炙香。

(此图片由AIGC技术生成)


清晨五点,章丘的黄家烤肉铺亮起暖灯。果木炭火舔着特制烤炉,将整猪的油脂慢慢逼出,焦香混着果木的醇厚漫出铺子,勾着归乡人的脚步。新疆做葱生意的小王刚下高铁就来排队,这口焦香是他童年中秋的念想——从前父亲用油纸包一角烤肉回家,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

直径半米的烤肉墩子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般的光泽,那是时光沉淀的颜色。切下的肉片薄如蝉翼,外皮脆得 “咯吱” 响,咬开时肉汁在舌尖漫开,咸香中带着淡淡的果木清香。黄伍忠的两个儿子黄宽、黄振正在里间忙着接听全国各地的订单电话,他们接过父辈的技艺,还学会了用短视频记录烤制的每一个环节,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如同那穿越百年的焦香,依然在唤醒每一个思乡的味蕾。




02 柴家丸子:翻滚凝聚亲情

绣水融糜捏玉团,慢熬鲜韵透瓷盘。

匠心守艺承家味,一口汤暖谢客欢。


在章丘,丸子永远是团圆宴的压轴戏。老话常说:“桌上没丸子,不算大团圆。” 沸腾的锅里,丸子紧紧依偎、相互碰撞,仿佛在诉说着团圆的喜悦。这一刻,老柴总会想起母亲的话:“丸子丸子,团团圆圆。咱们做的不是丸子,是让一家人聚在一起的那根线。”


柴家丸子的铺子没什么花哨装修,木案上总摆着刚剁好的前腿肉,肥瘦三七开,剁得细却留着肉纤维的韧劲,旁边一小盆花椒水,是柴家做丸子的魂—— 按爷爷传下的规矩,水要分三次加,顺时针搅到肉糜发黏,再反复摔打几十下,这样煮出的丸子才嫩而不散、鲜得纯粹。

(此图片由AIGC技术生成)


老柴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天南海北的订单,每逢中秋前,本子上的名字能列满好几页:“都是咱章丘人,就盼这口家乡味”。

锅里的水还在轻轻冒泡,氤氲的热气裹着肉香漫出铺子,那香味里,藏着章丘人对团圆的念想,也藏着柴家三代人守着的、最朴素的家味。





03 周拉扒鸡:酥烂融化乡愁

百年陈卤滚沧桑,赤酱深锅焖月光。

游子未及拾杯箸,先撕一缕故园香。

提起周拉扒鸡,外人常以为是 “周拉家的扒鸡”,实则藏着一段让章丘人津津乐道的方言趣话——这道香透十里八乡的美味,名字里的 “周拉”,原是章丘土话里 “很快、马上” 的意思。

早年间,周拉扒鸡的老铺子前,总围着盼鲜的食客。刚出锅的扒鸡裹着老汤的热气,金黄油亮,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常有几十人攥着钱排队等。日头渐高,有人忍不住催:“都晌午头了!扒鸡好了没?” 掌勺的师傅便笑着应:“快了!周拉就来!” 一句方言应答,既解了食客的急,也让 “周拉扒鸡” 的名号跟着老汤的香气,在章丘的街巷里传了开来。

(此图片由AIGC技术生成)


这“周拉”而来的美味,滋味却藏着 “慢功夫”—— 周拉扒鸡的制作需经宰杀、褪毛、净膛、腌制、整形、油炸、卤煮等多道工序,鸡肉酥烂脱骨,连骨头缝里都浸满咸香。也正因这份 “急不得” 的匠心,周拉扒鸡成了章丘人舌尖上的牵挂,更成了中秋宴上雷打不动的 “开门菜”。酥烂脱骨的扒鸡承载着时光的滋味,让匆匆岁月在唇齿间温柔停驻。




04 鲍芹水饺:青白包裹思念

玉珠玲珑釜中游,鲍芹翠影映瓷盘。

一口鲜滋融别绪,团圆滋味入心肝。

章丘人的团圆宴上,鲍芹水饺的鲜是独一份的惊艳。咬开薄韧的饺皮,先是鲍芹特有的清香直冲鼻腔,紧接着脆嫩微甘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嚼到最后也无丝无渣,只留满口清爽——正如老辈人说的 “吃鲍鱼不如吃鲍芹”,这口纯粹的鲜,是别处芹菜永远复刻不了的味道。

这份美味藏着章丘水土的密码。刁镇街道鲍家村的沃土,配上适宜的气候,滋养出的鲍芹茎柄充实肥嫩,色泽翠绿如碧玉,连收割都要戴手套避免手温影响口感。做水饺时,当地人从不用挤掉芹汁,就靠这带着地气的汁水,混着五花肉馅的油润,成就最本真的鲜香。

对章丘人而言,鲍芹水饺早与中秋团圆绑在了一起。“中秋的饺,鲍芹的馅” 是代代相传的讲究,翠绿芹芯裹着肉馅,煮在锅里像极了月光下的团圆图景。鲍家村的李婶每年中秋前都要给上海的儿子寄鲍芹:“孩子说外面的芹菜吃着发柴,只有家里的鲍芹包饺子,才是团圆的味儿。” 厨房案板前,长辈教晚辈择芹、剁馅、捏褶,手艺传下去的同时,也把 “芹香在,家就在” 的念想刻进了每一代人心里。

   

(此图片由AIGC技术生成)

暮色四合,老赵家的团圆宴终于开场。烤肉焦香、丸子Q弹、芹菜饺子青翠、扒鸡酥烂,四道菜摆满老榆木桌,香气交织成温暖的网,网住了每一个归家的人。

“爹,这味道一点没变。” 在济南当工程师的儿子满足地叹息,他三岁的女儿正“笨拙”地用勺子舀起丸子,笑得像个小太阳。“味道没变,日子变了。” 老赵眯眼笑了,目光扫过院里停着的汽车、屋里亮堂的灯光,还有每个人脸上满足的红润。他记得小时候,中秋宴能尝点肉腥就是改善,现在这些滋味成了日常,却依然是团圆最温暖的注脚。

今夜,月亮躲进云层里,可那团圆的暖意,依旧在每个人心头滚烫着。在章丘,这些扎根于市井的美食符号,比建筑更恒久,比言语更深刻。它们用滋味记录着时代变迁 —— 从物质匮乏到生活富足,从渴望团圆到成为团圆。

(此图片由AIGC技术生成)


满桌佳肴,其实都是团圆的注脚;万千滋味,终将化作温情的记忆。

当黄家烤肉的焦香、柴家丸子的柔嫩、鲍芹水饺的清新、周拉扒鸡的酥烂在舌尖绽放,你会懂得——人间至味是团圆。这些舌尖上的记忆,已然融入城市血脉,在每一个月圆之夜,唤醒我们共同的乡愁。

今夜,万千章丘人家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仪式。在这一道道菜肴里,我们品尝的不仅是食物的本味,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一方水土的精神图腾。当月光照亮归途,当炊烟升起召唤,总有一种味道,在等你回家。

而这,就是章丘味道——在变与不变之间,用最朴素的方式,书写着最永恒的乡愁。

【小编有话说】

真的太美味了!

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融媒”。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A人生 LV12 昭仪
    2楼
    知道了
    10-6 10:08 · 山东
    回复
  • 默默℃ LV18 皇太后
    3楼
    知道了
    10-6 10:35 · 山东
    回复
  • 温暖大叔 LV16 王爷
    4楼
    嗯对的
    10-6 10:41 · 山东
    回复
打开大章丘 APP,查看全部30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章友圈
  • 2025.10.6晚饭三十年来第一个八月十五团圆节

    师小芳

    41
  • #记录美好瞬间#

    风之舞

    34
  • 分享了图片

    照葫芦画瓢科技

    32
  • #晒出你的中秋家宴##记录美好瞬间#

    驰骋四海

    30
  • 中秋夜 · 被央视拿捏了 刚把电视关掉,耳边还在单曲循环——这届中秋晚会全是喜欢的歌曲,细心的朋友们应该能发现,今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全程所有的节目都是双语翻译,简直不要太精彩

    章丘英语王老师

    27
  • #我的国庆这样过#今天回家给爸爸送十五,吃了个团圆饭,一路烟雨朦朦,雾气渺渺金秋十月迎国庆,万里山河披锦绣;愿祖国昌盛,万家灯火皆安!

    风之舞

    25
  • #中秋晒团圆#

    旖旎.

    25
  • #中秋晒团圆##迎中秋 庆国庆# 哪里月亮 这么圆

    雨后彩虹#

    24
  • 分享了图片

    A花果山

    23
  • 分享了图片

    ccbq

    23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大章丘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