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变“升学厌”?章友直呼吃不消,你家随礼随多少?
回老家就听见婆婆说:“光这半个月,就得去赶三场升学宴的酒席”, 现在这升学宴,到底是该热热闹闹办一场,还是一家人简单吃顿饺子就够?章友们的说法可多着呢...
不少章友在评论区吵得热闹:“考上北大清华的升学宴才是升学宴,别人考个专科也能算上升学宴?” 这话听着是有点扎心,但确实说出了一部分人的心思。在他们看来,孩子苦读十二年,拼出个名牌大学,摆几桌请亲友来沾沾喜气,那是实打实的荣耀,谁见了都得说句 “该办”。可要是孩子考得一般,甚至只是个专科,再大张旗鼓地办宴,就有人觉得 “没必要”—— 一来怕孩子心里不自在,二来总觉得这宴席少了点 “硬底气”,办了反而尴尬。
更有人替孩子叫屈:“有些升学宴,孩子打心底里不想办,无非是家长为了面子,随着大流想赚点份子钱!”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见过邻居家孩子,明明考上的学校不算顶尖,却被父母逼着穿西装、站门口迎客,全程耷拉着脑袋,哪有半分升学的喜悦?
除了对 “该不该办” 有争议,随份子的事儿也让不少章友犯愁。有位章友吐槽:“参加别人的升学宴就是百搭钱,自己家里没大学生,还得一次次给别人随份子!” 这话一出来,底下一堆人附和。可不是嘛,每年七八月份,手机里的请柬跟雪片似的,两百块拿不出手,五百块又肉疼,一个夏天下来,随礼钱比给孩子交学费还多。更有人算过一笔账:“别人家办了,我家不办就亏得慌!” 就因为这股 “攀比劲儿”,今年章丘各大饭店的升学宴预订量,比往年涨了不少。
说起来也有意思,十年前咱章丘哪听过 “升学宴”?那会儿孩子考上大学,顶多家里炖只鸡,亲戚送支钢笔,简单又实在。可现在呢?不光有升学宴,幼儿园升小学要办 “启蒙宴”,考上研究生要办 “深造宴”,连孩子入伍当兵,都得摆几桌 “光荣宴”。宴席是越来越多了,可那份纯粹的祝福,好像越来越淡了。
平心而论,升学宴本身没毛病。孩子寒窗苦读多年,一家人想跟亲友分享喜悦,给孩子鼓鼓劲,这是人之常情。但要是变了味,成了比排场、赚份子钱的工具,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孩子的未来靠的是本事,不是宴席上的面子;亲友的心意藏在心里,也不在随礼的红包里。
章友们,对于升学宴,你们还有什么看法?是觉得该办得风风光光,还是主张简简单单?见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升学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